您目前的位置:青藤生态>教师发展>正文

“北岸之秋”课堂节美术专场在我校举行


作者:董倩妙、周丙圣 来源:教务处 发表时间:2022-11-25 阅读次数:3205

秋花绚烂,硕果丰收。为践行素养导向下的教育目标,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美术课堂需合理融入其他学科开展融合教育,11月23日在我校举行“北岸之秋”课堂

节美术专场“素养何以在课堂中生长”教学专题研讨。


 

 本次课堂节活动中,来自惠贞书院的朱艳文老师、宁波大学青藤书院的郑史缘老师、新城外国语的罗佳蓓老师和洪塘中心的陈忆忆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四堂各具特色的美术课。她们带领学生们一起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孩子们灵动的课堂发言、生动形象的作品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青藤学子优秀的风采。这几位老师研习2022版艺术新课标后,将美术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与学生共建美育课堂。

 

融课堂共育人

 

惠贞书院朱艳文老师执教的是《公益招贴设计》一课。朱老师从当下最热门话题---“世界杯”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朱老师从“创新--图形”:从大师毕加索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中带领学生探索图形设计中的两种创意手法;“创艺--色彩”:讲解不同的色彩搭配中传达不同的情感,来增强海报的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创情--文字”:创设“澳大利亚火灾中考拉的呼救”的情境,引起学生对保护环境产生的共鸣,切入“公益”的主题,解决不同形式的排版带来的独特魅力。

三大板块中带领学生学会公益招贴设计方法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于公益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中国思考。

 

 

 

《记忆幻象-现代主义》是一节关于当下新现代主义的美术课,由宁波大学青藤书院郑史缘老师执教。

课始,郑老师带领学生从一段视频中回顾往日学习中的点滴,组织学生快速勾勒出记忆最深的物品及景象。随后,引出画家夏加尔,于艺术家的作品中探索比例逆反,物象颠倒,形象重叠,时空穿插的特殊创作手法,引导学生重新描绘自己的作品,随后从西方回看当代的中国,在艺术家曹力结合当下疫情所完成的作品中体悟象征的意义-意随忆生,中西融合。

学生们将物象描绘在透明的玻璃板中,色彩层层交叠,宛若美好与当下印象相互交融,

将现实和美好未来的期望转化为流畅的线条,在艺术家思维的引导下,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来自新城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罗佳蓓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长征组歌》这一课,将红色教育融入美术课堂,与学生共同实践与学习。

课堂中,罗老师将“红军”作为探究对象,以任务驱动学习。其中,对于寻找“绑带”的作用让各小组思维被激活,同学们大胆猜测并深入真实历史事件对本组观点的真实性进行考证。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故事唤起心中敬意,一幕幕场景创作点燃对革命先烈的尊敬和对现在和平生活的珍惜。

 

 

《探秘三星堆》这一课将现在与过去时空链接,由洪塘中心的陈忆忆老师执教。为了让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名族自豪感,课堂上同学们充当了“修复师”角色,通过实践操作促进情感的产生。学生们合作分析文献材料,结合实际破损情况确定相应修复方案。为了保证修复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各组对手中的工具及材料进行了小实验,对它们的功能与效果进行判断。

 

融点评提素养

展示环节在观课教师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专家点评也紧随其后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教学环节中的用意本次活动特邀区美术名师厉娜老师和市美术名师裘申魏校长先后对初中和小学的课堂展开点评。

 

厉老师以“艺术素养如何在课堂中生长”为主题,从“简、趣、融”三方面谈如何构思出一节好课,并从这三点对两节课分别进行点评。接着自己以往的公开和常态课为例,阐述自己对美术核心素养的理解,“艺术表现”、“审美感知”、“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素养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落实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厉老师提出美术课要锻炼学生学会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连接,并让学生学习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

 

裘老师立足“核心素养”从新课程方案与标准出发结合课堂形式构课逻辑教学重点作业设计课程构建等多个方面详细对两课讲解与剖析

裘老师提到当下的美术教育为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对美术老师的素养及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美术课堂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所以“以生为本”是课堂的核心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裘老师认为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情况有方向性的设计好课为学生搭建好的学习支架与活动将课堂真实还给学

 

现场的老师们聆听着学习着更在思考着大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

 

融当下向未来

 

活动结尾江北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何福军老师对此次北岸之秋”课堂节小学美术专场进行了总结何老师首先对两节展示课给予了肯定敬佩两位执教老师敢于尝试“跨学科融合”的课堂更感谢两位与大家分享的可贵

何老师希望江北区的美术老师们在核心素养时代下将美术课堂的育人作用发挥到实处

帮助学生不断成长面向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