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视野下,初中科学新教材教学的探讨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科学组、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初中科学组、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科学组积极携手,于2024年11月13-15日在宁波大学青藤书院共同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杭甬温初中科学教学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以“新课标视域下科学新教材教学”为主题,为三地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优质平台,旨在推动初中科学教学朝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宁波大学青藤书院党委书记、校长余勇再讲话中对前来指导的专家和参会的老师表达热烈的欢迎。江北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烿、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主任杜仕海分别作开幕式致辞,指出了科学学科教育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教师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为这场科学教育展示活动的盛宴拉开了序幕。
来自杭州市丁信中学的斯利莎老师和来自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的杨龙老师给现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两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带领学生探讨了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
斯莉莎老师由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斯老师的带领之下,小组合作,用折纸飞机领会了简单工程制作的步骤,又对纸飞机飞行的原理层层递进,加以改进。橡皮筋、电动机,甚至洛伦兹力……青藤书院的孩子们灵光不断,展现了非凡又独特的创造力,令在场的老师们啧啧称奇。斯老师还在课上展示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用不同推力的发动机模型,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了科学原理指导技术进步,最后转化为工程成果的过程,同时还认识到了现代技术和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投身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的梦想。
杨龙老师的课堂从我国钢材产量的遥遥领先,到第一艘国产航母的玉汝于成,抛出了问题,制造一台航母需要什么技术?引起了学生们的沉思。由我们祖先的技术发明衍生到他们需要的技术种类,使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技术的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趋势。又从风的规律、风力发电、风力发电集群的建造,深入又详细的阐释了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通过让学生为自然科学奖、国家专利奖、鲁班奖撰写领奖词,让学生能够清楚辨析科学、技术和工程,高效又准确的达到教学目标。
课堂结束后,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张亮老师主持了这次教学展示的评课沙龙,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朱红教研员对本次授课的展现效果做出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新型人才,是对国家战略和教育仿真的深刻理解与落实。杭州市丁信中学祝钱老师从工程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要从哲学和价值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了科学教育要学会创设情境,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下学习,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未来的社会实践才能有效联系,学生的科学观念才能有效形成和建构。
14日上午,温州绣山中学的李聪聪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把学生座椅,来自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的邓诚斌老师带领学生们重返战国,修筑了都江堰。二位老师的课堂展示主题均为《像工程师那样实践》第一课时——工程设计的过程。
李聪聪老师就地取材,以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座椅为学习内容和研究对象,切入到了如果想要制作一把椅子,首先应该是需要有一个好的设计。李老师循循善诱,带领学生们测量所需数据,确定了高度的范围、椅子的材料、椅子的形状和大小。随后,学生们把测量的数据汇总到表格中,自动生成了分析结果和柱状图。学生们在体验了工程设计的流程的同时,也知道了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的角度和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邓诚斌老师从没有目标的轰炸引入课堂,都江堰的玄妙之处不在地面,成为了本节课程最为精妙的暗线,在课堂开始之后就已被埋好。邓老师先后讲述了岷江流域和成都平原的地形地势,引入的河水在不同的气候时期需要有不同的配比,最终回到如何设计和修筑一个水利工程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动脑设计,动手制作,用超轻粘土和石膏模型现场就实现了各小组的构想,紧接着,邓老师就用米粒模拟了流水,对同学们的工程进行成果验收,最后改进完善,发布成果。青藤学子一个个化身李冰,穿越到战国时期,体会了一堂别开生面,别具特色的科学课。
宁波市高新区教研室的钟伟东老师主持了本环节的评课沙龙。温州市平阳县实验中学的吴加涛老师对本次展示课给出的极高的评价,他指出,探究思维和工程思维都是为了推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而迸发的,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渗透了工程师独特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又有别于科学家的思考,是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现实困境之中的。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胡晴霞教研员这样评述修筑都江堰课堂演示:胡老师把工程设计和物化的思想过程落地了,通过带领孩子们当堂制作模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就经历了伟大的工程。是一堂独具特色又恰到好处的教学展示。工程实践出现在了教科书上,但是教学设计的策略和导向没有变过,要“坚持学好为本,能力为要,指向素养”。
14日下午,来自青藤书院的任媛媛老师和来自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张键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工程实践类课程:《像工程师那样实践》第二课时——《我们的工程实践》
任老师在课堂中,通过不断地设问引导,层层递进。“日食有哪些运动参与?哪些运动可以在制作模型过程中省略?”,“能不能按照三球的真实比例进行制作?”“三球之间的距离,以及运动周期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让学生通过问题自主构建出制作三球运动模型的知识基础。并通过“齿轮做一做”和“齿轮探一探”两个环节,让学生掌握齿轮的结构与功能。为后续三球模型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制作环节,学生们对产品的制作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在小组合力完成模型搭建后,交换小组进行产品验收,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
张老师采用了另一个角度带领学生进行齿轮的学习。他让学生发现1.0版本的模型存在问题,并进行小组探究各类齿轮齿数和转动圈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规律:齿数比值即为转动圈数的比值,为后续制作地球公转一圈与月球公转一圈的时间比值为12:1奠定基础。后续再不断地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更新迭代三球模型演示仪的产品。最终发布3.0版本的三球模型演示仪。
课堂结束后,在宁波大学附属学校雷迎春老师的主持下,上课老师与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吴利文老师以及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平阳新纪元学校的林大誉老师共同开启了评课沙龙环节。
在评课过程中,两位授课老师分享课程设计思路、心路历程并回答主持人问题。在沙龙活动中,授课老师阐述课程,强调工程实践需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和迭代改进以达标,并融入科学思维。江北区教研室主任吴利文老师点评课程,指出科学课堂开展工程实践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战略需求,要扎实推进,从真实性、思维性、可评性解读,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搭 “脚手架”,依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温州平阳新纪元学校林大誉老师谈明确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明晰标准,制定方案要经过创意、筛选、优化,实践活动要根据任务分工合作以提升参与度。专家分享干货满满,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此次2024年第二届杭甬温初中科学教学展示活动,无疑是一场知识与实践交织、思维与创新碰撞的盛宴。它为区域间的教育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让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理念得以传播。这不仅将对参与活动的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更有望在初中科学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探索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新浪潮,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注入新的活力,引领初中科学教育朝着更具活力和深度的方向发展。